816 病房的小孩身上都劃上了勇士的印記,這是跟病魔纏鬥的徽章。
整日鬧哄哄病房裡有在動物園長大的源源;老躲在自製機器人裡的是延;騎著車在醫院走廊冒險的羅恆;屁股長了球球只能穿裙子的努拉;厭世音樂少女珈農與情竇初開的中二少男大杉;以及老是吵架鬥嘴,到了緊要關頭卻又互相扶持的家長們。
這裡有耶穌 V.S. 地藏王、有輪椅尬車大會,有小孩說要喇舌一起睡!?
苦樂共享的 816 病房,把握每個當下,珍惜好好說再見的機會。
到底是誰把門上的 816 塗改成 BIG? BIG 代表什麼?
全員又是為了什麼秘密任務而逃離醫院呢⋯⋯?
六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,用愛相互扶持,在醫院病房裡共享歡笑淚水的故事
活動資訊
▎主講人:魏德聖導演
▎與談人:鄭宇迪老師
▎放映時間:2024.06.01(六) 13:30-17:10 (13:40 後不再開放入場,請準時報到)
▎報到時間:2024.06.01(六) 12:30-13:20 (為避免停車不便,建議不要採點到)
▎地點:慈林新館演藝廳(宜蘭縣五結鄉二結路339號)
▎截止:額滿為止。
▎人數:每場次開放150位
▎活動洽詢:03-9650515*214 李巧庭
▎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aqGE8D
一個故事放在心裡20多年,卻在《台灣三部曲》因疫情嚴峻停拍,魏德聖導演面對著自己的難關,在邊寫邊哭邊笑中,轉而完成這個先有了結局的劇本,《BIG》電影裡的癌童勇士。
慈林教育基金會於113年6月1日(六)下午假新館演藝廳,舉行《BIG》電影放映暨魏德聖導演座談會。這個午后,許多觀眾是年輕家長帶著幼小孩兒前來,欣賞一部會讓人從頭掉淚到末了,但淚中有笑的電影。映後座談由魏德聖導演主講,與談人則是羅東社區大學哲學班鄭宇迪老師。
魏導於座談開場時,引用20多年前採訪一位兒時罹患骨癌的大學生所言,癌童會痛、會掉淚,但絕不是哭鬧,癌童病房甚且是全世界最有生命力的地方,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堅定的想要活著。
魏導說,劇中大病房裡的六個家庭,從一開始的衝突、磨合、到最後互相扶持,是因為所面對的痛楚是相近的,甚至這樣的感同身受也延伸到了觀影的會眾,投射的人物進到大家心底,彷彿自己也融入了此大家庭。
魏導出身鐘錶印章店家,屋旁是廟宇,自己是基督信仰,從小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群,又大量閱讀,成就了其作品中,深刻呈現的環境美學,以由外而內的力量導引出人物由內而外的表演。
故事為本、歷史為裡的獨到風格,有著說故事的轉譯能力,好的”對話”正是建構故事的重要橋段。讓我們繼續期待魏導醞釀中的《台灣三部曲》。